II. 大衛 (歷代志上十至廿九章)
作者述說完族譜以後,就用十九章聖經來記載有關大衛的事
蹟。大衛是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撒母耳記上十三14),歷代志就
交代他是怎樣的合神心意。
一. 掃羅被棄 (歷代志上十1-14)
大衛怎會坐上以色列國的寶座?一個怕利恆小城的牧童怎會
成為以色列國的君王?都因為第一任的君王掃羅被棄。
1. 掃羅家被殺 (歷代志上十1-6)
作者以掃羅家被殺來結束第一任君王掃羅的歷史。掃羅貴為
一國之君,卻是這樣悲慘下場,可見被神棄絕是多麼的可憐。
A. 兒子們被殺 (v.1-2)
以色列人戰敗(v.1)。「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爭戰,以色列人
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山有被殺仆倒的」,當大衛未被
掃羅驅逐前,非利士人是他們的手下敗將,但大衛一走,以色列
人就敵不過非利士人,他們敗在非利士人面前。沒有人才,更沒
有神同在,人很容易敗在敵人面前。
兒子被殺(v.2)。「非利士人緊追掃羅和他兒子們,就殺了掃
羅的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可憐掃羅三個兒子就
在這場戰役中陣亡,使他的家幾乎絕後。
B. 掃羅自殺 (v.3-6)
掃羅受傷 (v.3)。「掃羅被弓箭手追上,射傷甚重」,在亂軍
中,掃羅被弓箭手射中重傷。
掃羅自殺 (v.4-5)。「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說,你拔出刀來,
將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懼
怕,不肯刺他。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掃羅不願意被未受
割禮的非利士人羞辱,吩咐拿兵器的人刺死他,少年人不敢,後
來是自己伏在刀上自殺死了。
「這樣,掃羅和他三個兒子,並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v.6) ,
本來被神驗中,有大好機會可以好好帶領以色列人和服事神,結
果因為嫉妒,落到如此收場,真是可惜。嫉妒往往帶來的是自己
的痛苦,若不快快回轉,下場一定悲慘。
2. 掃羅被辱 (歷代志上十7-12)
A. 以色列人敗(v.7)。「住平原的以色列眾人,見以色列軍兵逃
跑,掃羅和他兒子都死了,也就棄城逃跑,非利士人便來住在其
中」,掃羅父子一死,以色列人就敗退,非利士人來佔領他們的
城邑。
B. 掃羅被示眾 (v.8-10) 。「次日,非利士人來剝那被殺之人的
衣服,看見掃羅和他兒子仆倒在基利波山,就剝了他的軍裝,割
下他的首級,打發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報信與他們的偶像,和眾
民;又將掃羅的軍裝放在他們神的廟裡,將他的首級釘在大袞廟
中」,掃羅的首級被掛在非利士人的廟裡示眾,不但他自己受辱,
神的名也受了羞辱。
C. 掃羅被埋葬 (v.11-12)。「基列雅比人聽見非利士人向掃羅所
行的一切事,他們中間所有的勇士就起身前去,將掃羅和他兒子
的屍身送到雅比,將他們的屍骨葬在雅比的橡樹下,就禁食七日」,
這就是一代君王掃羅的下場,草草被埋葬。
3. 掃羅失敗的原因 (歷代志上十13-14)
是什麼原因掃羅有此收場?作者給一個最簡單的交代。
A. 因干犯神(v.13)。「這樣,掃羅死了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
遵守耶和華的命」,這是掃羅被棄的第一個原因 — 干犯神,這是
指他私自獻祭 (撒母耳記上十三8-15),和沒有滅亞瑪力人的事 (撒
母耳記上十五4-23)。沒有遵行神的命令,不行神的命令,照自己
的心意行,就是干犯神,干犯神往往沒有好收場。
B. 因為交鬼(v.13-14)。「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沒有求問耶和
華」,這是他第二個被棄的理由,靈性墮落到一個地步,情願問交
鬼的人也不回轉求問耶和華。人自己不要神,是自己自絕於神,能
怨誰呢?
「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v.14),
就這樣掃羅被殺,從此在以色列的歷史中留下污名。神使掃羅成為
第一個有機會為國,為神作一番大事的人,可以名留青史,但因為
失敗,而且失敗了沒有悔改,被神離棄,成為歷代鑑戒,可惜,可
惜。你我千萬要小心阿。
因著掃羅被殺,國位就轉到大衛手上,成為以色列國第二任君
王。
二. 大衛作王 (歷代志上十一1- 十二40)
因著掃羅被棄和死亡,作者就交代大衛如何接續作王。
1. 大衛被膏立 (歷代志上十一1-3)
「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是照耶和華藉撒母耳所說
的話」(v.3),第一步是記載大衛被膏立。
A. 以色列人見大衛 (歷代志上十一1-2)
「以色列眾人聚集到希伯崙見大衛,說,我們原是你的骨
肉」(v.1),是以色列人主動來見大衛,要立他作王。
他們用什麼理由希望大衛作他們的王呢?
a. 骨肉情(v.1)
「我們原是你的骨肉」,他們以原是骨肉來勸說大衛。
b. 昔日情 (v.2)
「從前掃羅作王的時候,率領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他們
動之以昔日共同出入的情誼,來勸說大衛作他們的王。
c. 神的應許 (v.2)
「耶和華你的神也曾應許你說,你必牧養我的民以色列,作
以色列的君」,他們再以神的應許來勸進大衛作他們的王。原來
大家都知道神應許大衛要作王,牧養以色列人,現在他們要實現
神的應許。
B. 以色列人膏大衛(歷代志上十一3)
「於是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崙見大衛王;大衛在希伯
崙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就這
樣,大衛作了猶大和以色列的王。
由以色列人主動要求他作王,這樣才有意思,因為那是被認
同,被本來敵對的派別認同,接受。被敵對派系認同,接納,治
理國家才會更有效,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大衛統一全國不是他鬥
爭得來,也不是他用手段得來,乃是他被人認同,被人擁戴得來。
由此可見,人的靈性好,人緣自然好,自然得人心,作事也順利。
2. 大衛被堅立 (歷代志上十一4-9)
在大衛被膏立作王的過程中,發生了耶布斯人事件,這事件
是要說明大衛被堅立,他的國位,國都都被堅立。他不但被膏立,
更是被堅立,使他安心作王。
A. 耶布斯人的驕傲 (v.4-5)
「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到了耶路撒冷,就是耶布斯;那時耶布
斯人住在那裡。耶布斯人對大衛說,你決不能進這地方」,耶布
斯人輕看大衛,以為他決不能進耶路撒冷,因為它是被眾山環繞,
一座非常堅固的城(參詩篇一二五1-2) 。他們以為只要用瞎子和
瘸子就可以守得住這堅固城(參撒母耳記下五6)。
B. 大衛攻克耶路撒冷 (v.5-9)
「然而大衛攻取錫安的保障,就是大衛的城」(v.5),然而大
衛攻取耶路撒冷卻易如反掌,一下子便把耶路撒冷的保障攻下,
從此作為大衛城。
「大衛說,誰先攻打耶布斯人,必作首領元帥。洗魯雅的兒
子約押先上去,就作了元帥」(v.6),大衛手下猛將如雲,在重賞
之下,約押攻下了耶路撒冷。
「大衛住在保障裡;所以那保障叫作大衛城」(v.7),從此大
衛有了自己的城,有了保障。
「大衛又從米羅起,四圍建築城牆;其餘的是約押修理。大
衛日見強盛;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與他同在」(v.8-9),大衛作王後
一再建城牆,使國安定,果然他就日見強盛,因耶和華與他同在,
他被神悅納。
3. 大衛的勇士 (歷代志上十一10-十二37)
這裡又出現一張名單,是效忠於大衛的軍士名單,他們忠於
大衛,被大衛記念。因著這群忠於大衛的將領,大衛的國位非常
堅固。
A. 軍中領袖 (歷代志上十一10-47)
首先被聖經記載的是軍中的領袖。「以下記錄跟隨大衛勇士
的首領,就是奮勇幫助他得國,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
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v.10),這些人幫大衛得國,擁戴他
為王。
a. 軍隊三統領 (v.11-15)
雅朔班(v.11),是軍隊的統領,曾一時殺死三百人。
以利亞撒(v.12),曾殺非利士人直到手臂疲乏,手粘住刀把(參
撒母耳記下廿三10)
沙瑪(v.13-14)。第三位統領是沙瑪,曾獨力對付非利士人,救
護了以色列人的麥田。這裡漏記了沙瑪的名字(參撒母耳記下廿三
11-12),可能是抄寫者的錯誤。
b. 三勇士 (v.15-25)
這裡提到三位勇士,是三十勇士的首領(v.15)
是勇闖非利士營取水的勇士(v.16-25),「三十個勇士中的三個
人下到磐石那裡、進了亞杜蘭洞見大衛.非利士的軍隊在利乏音谷
安營。那時大衛在山寨、非利士人的防營在伯利恆。大衛渴想、說、
甚願有人將伯利恆城門旁、井裡的水打來給我喝。這三個勇士就闖
過非利士人的營盤、從伯利恆城門旁的井裡打水、拿來奉給大衛.
他卻不肯喝、將水奠在耶和華面前、 說、我的神阿、這三個人冒死
去打水.這水好像他們的血一般、我斷不敢喝。如此、大衛不肯喝。
這是三個勇士所作的事」。他們忠於大衛,對大衛有心,不怕危險,
肯為大衛作任何事,有這樣忠勇的戰士,大衛怎能不日見壯大呢!
亞比篩是三勇士之首(v.20-21)
比拿雅作護衛長(v.22-25),曾殺摩押人二首領(v.22),並在下雪
天殺獅子(v.22),及只用棍子就去迎擊埃及五肘高巨人而得名(v.23)。
c. 三十勇士 (v.26-47)
全体共四十六人,其中廿五人在撒母耳記下廿三24-39有記載。
從經文中看見各地方的人都有,包括亞捫人(v.39),赫人(v.41),
摩押人(v.46),可見效忠於大衛的人何其多元化,他甚得人愛戴。
B. 在洗革拉時的勇士 (歷代志上十二1-7)
「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躱在洗革拉的時候,有勇士到他
那裡幫助他打仗」(v.1),這些勇士是在大衛落難時來投靠他的,共
有廿三人。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中有的是掃羅同族的便雅憫人,
表示他們沒有種族界限之分,他們只是擁護能者為王。
C. 從迦得支派來的勇士 (歷代志上十二8-15)
「迦得支派中,有人到曠野的山寨投奔大衛,都是大能的勇士,
能拿盾牌和槍的戰士;他們的面貎好像獅子,快跑如同山上的鹿」
(v.8),這群勇士的特點是勇猛和快速,他們共有十一人,是渡約但
河到山寨來投靠大衛的。
D. 從便雅憫和猶大來的勇士 (歷代志上十二16-18)
「又有便雅憫和猶大人到山寨大衛那裡」(v.16),這是從便雅
憫和猶大來投靠大衛的勇士,這些人是誠心來投靠他的(v.18) 。
E. 從瑪拿西來的勇士 (歷代志上十二19-22)
「大衛從前與非利士人同去,要與掃羅爭戰;有些瑪拿西人來
投奔大衛」(v.19),瑪拿西有七個出色的勇士,是當大衛在非利士
躲避掃羅時來投靠他的。
F. 大衛的全軍 (歷代志上十二23-37)
「預備打仗的兵來到希伯崙見大衛,要照著耶和華的話,將掃
羅的國位歸與大衛,他們的數目如下」(v.23),這是立大衛作王的
全軍,他們的數目龐大,成了大軍,有如耶和華的軍隊(v.22)。
猶大支派(v.24)
6,800人
西緬支派(v.25)
7,100人
利未支派(v.26)
4,600人
亞倫家(v.27)
3,700人
撒督(v.28)
22人
便雅憫支派(v.29) 3,000人
以法蓮支派(v.30) 20,800人
瑪拿西支派(v.31) 18,000人
以薩迦支派(v.32) 200人
西布倫支派(v.33) 50,000人
拿弗他利支派(v.34) 37,000人
但支派(v.35)
28,600人
亞設支派(v.36)
40,000人
約但河東二支派半(v.37) 120,000人
當中的數目,有些是他們支派全部壯丁的數目,他們共同的
心願就是要立大衛作王。他們不分支派,一同支持大衛。最難得
的是,有些勇士是一早就跟隨大衛,一同與他共患難,不是因為
他已經成功了才來投靠他。因著有這些勇士,大衛的國勢強大穩
固。
大衛有那麼多勇士來幫助他,因為他能容納人。掃羅心胸狹,
善猜忌,因而眾叛親離,注成敗局,我們要引以為戒。
4. 大衛被擁立 (歷代志上十二38-40)
A. 全民擁戴(v.38)。「以上都是能守行伍的戰士,他們都誠心
來到希伯崙,要立大衛作以色列的王;以色列其餘的人也都一心
要立大衛作王」,這是大衛被全民擁立為王。勇士們擁護他,其
餘的百姓也擁護他,他們都是誠心擁戴大衛作王的。
B. 全民歡樂(v.39-40)。「他們在那裡三日,與大衛一同吃喝;
因為他們的族弟兄給他們預備了。靠近他們的人,以及以薩迦,
西布倫,拿弗他利人,將許多麵餅,無花果餅,乾葡萄,酒,油,
用驢,駱駝,騾子,牛,馱來,又帶了許多的牛和羊來;因為以
色列人甚是歡樂」,全民歡樂,因為他們找到一位他們喜愛的人
作他們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