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十二支派的族譜 (歷代志上四至九章)
從第四章起,經文又出現一連串的族譜,給人印象是重複,
其實作者有其用意。他要告訴人,以色列人是神揀選的,他們
是有根據,有族譜為證,不是胡亂來的。同時,他要人知道,
神記念這些以色列人,不會忘記他們。有些支派,神記念他們
的族長,有些記念他們的住處。他們的住處或所得之地,神都
知道。不過在族譜中沒有但支派,反而有利未支派。也許因為
但支派是以色列第一個拜偶像的支派,陷以色列人於罪(參士師
記十八27-31),而利未人則是事奉神的,故作者將他們代替了但,
表明神看重信仰和看重事奉祂的人。
1. 猶大支派 (歷代志上四1-23)
注重交代每一家的來源,因「祖」字常出現在這段經文裡。
2. 西緬支派 (歷代志上四24-43)
注意他們居住的地方(v.28,33,39,41,43)。
3. 流便支派 (歷代志上五1-10)
交代他們的子孫 (v.1-8),也交代他們居住的地方 (v.8-10)。
4. 迦得支派 (歷代志上五11-17)
記載他們的族長 (v.11-15)。
5. 二支派半 (歷代志上五18-26)
記載他們的表現。
6. 利未支派 (歷代志上六1-81)
利未支派的族譜 (v.1-30)。
利未支派的事奉 (v.31-48)。
亞倫家的子孫和所得之地 (v.49-60)。
哥轄族所得之地 (v.61-70)。
革順族所得之地 (v.71-76)。
米拉利族所得之地 (v.77-81)。
這是事奉的支派,其他經卷少記,但是歷代志的作者卻用了
八十多節經文記錄他們,而且在全書也多次記載他們的名字,表
明作者注重的是事奉神的人,就是對神有心的人。人對神有心神
必記念。
7. 以薩迦支派 (歷代志上七1-5)
簡單交代他們的後代和人數。
8. 便雅憫支派 (歷代志上七6-12)
簡單記錄他們的後代和人數。
9. 拿弗他利支派 (歷代志上七13)
是十二支派中最簡單的記錄。
10. 瑪拿西支派 (歷代志上七14-19)
記載他後裔中最出名的瑪吉,是基列之祖,是他得了河東的
巴珊地(參約書亞記十七1)。
11. 以法蓮支派 (歷代志上七20-29)
以法蓮兩個兒子以謝和以列死後,又生一個兒子比利亞(v.23),
他的女兒是善於建造城鎮的(v.24),而他的後裔中更出了有名的約
書亞(v.27)。
12. 亞設支派 (歷代志上七30-40)
歷代志給亞設後代的評語:「是精壯大能的勇士,也是首
領中的頭目」(v.40)。
13. 便雅憫支派 (歷代志上八1-40)
歷代志不是以連貫的方式記載便雅憫的族譜,乃是以所在地
來記載他們的族長。第七章和第八章都有記載便雅憫人的家譜,
大概他們與猶大家較友好,是猶大家的支持者,在以色列分成二
國時,只有便雅憫人站在猶大這一邊(列王記上十二21,歷代志下
十一12) 。
14. 被擄歸回的族譜 (歷代志上九1-44)
這是從巴比倫歸回的人的譜系。
A. 各支派的族長(歷代志上九 1-9)
猶大支派(v.1-6)。他們的人數共有六百九十人(v.6)。
便雅憫支派(v.7-9)。他們的人數共有九百五十六人(v.9)。
B. 祭司譜系(歷代志上九10-13)。
他們的人數共有一千七百六十人(v.13)。
C. 利未人的族譜 (歷代志上九14-34)
米拉利的子孫(v.14-16)。
守門的利未人(v.17-27)。
管器皿的利未人 (v.28-32)。
歌唱的利未人(v.33-34)。
這些利未人繼承他們的先祖,在重建的聖殿中不同的崗位繼
續事奉神。
從以上的族譜來看,我們可以看見以下幾點信息:
第一,神記念對祂有心的人:塞特,挪亞,亞伯拉罕,大衛,
以至利未人都是對神有心,敬畏祂的人。
第二,神的揀選有層次:
從人的族譜(歷代志上一1-54),我們看見神從萬族中揀選一族。
從王的族譜(歷代志上二1-三24),我們看見神從一族中揀選一
支派,又從一支派中揀選一家,就是大衛家。
第三,神的揀選不落空:族譜著重記述神揀選了亞伯拉罕的子
孫,並從其子孫中揀選了猶大支派中的大衛家為王,永遠堅立他的
國位。雖然他們曾不聽神的話,不照神的道而行,以至後來被擄,
但族譜是以他們歸回作結束,表示神仍記念他們,神的應許沒有落
空。
第四,神看重信仰問題:作者以利未支派作為家譜的結束,表
示神非常看重事奉祂的人,非常注意人神關係。
D. 掃羅王的族譜 (歷代志上九35-44)
第八章廿九至四十節已有他們的族譜,這裡重記是要引進第十
章掃羅被殺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