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大綱
第一章 緒論
初讀歷代志總以為它跟列王記差不多,都是記載以色列人的
王國歷史,和列王記是重複的,故比較少注意它,而把它略過去。
其實不然,這卷歷史書有其重要和寶貴的屬靈教訓和價值,我們
基督徒是不可輕輕放過的。
一. 作者
歷代志上下是由一個人完成的,那是無可否認的,因為本書
是一氣呵成的。作者無疑是參考了不少的典籍而寫成此書,因為
他引用了至少十一種當時已存在的典籍。不過作者是誰?始終成
為學者的爭辯題目。但我們覺得若說這本書是由文士以斯拉編寫
的,是很可信的。
1. 這是猶太人的傳統說法
一直以來,猶太人都認定這本書是文士以斯拉編寫的。猶太
人自己的傳統說法,自有他們的承傳,總比外面的人的所謂考據、
猜測更可信。
2. 與以斯拉的身份吻合
以斯拉是文士,通達耶和華賜摩西的律法書(以斯拉記七6),
由他來編寫這本歷史書是可信的。
以斯拉又是祭司,他是亞倫的後人(以斯拉記七1-5)。他熟悉
以色列人聖殿和獻祭的事,而歷代志用許多篇幅談論聖殿,利未
人和祭司的事,是其他歷史書少見的,大概都和作者的身份有關。
3. 在時間上吻合
歷代志是以波斯王古列下令准他們回國為結束,這和以斯拉
的年代很接近,因此他是本書的作者是十分可信的。
二. 著作時間
本書寫於什麼時候,雖無法十分肯定,不過本書一定是在猶
太人從巴比倫回國之後寫的。
第一,因為本書提到被擄歸回的事(歷代志上九1-2)。
第二,因為本書提到古列王的諭令 (歷代志下卅六22-23)。
第三,因族譜記到所羅巴伯的兒子及孫子 (歷代志上三19-20)。
這都表示本書大概是在這段時間前後完成的。
三. 本書特色
本書有幾項特色是相當明顯的:
1. 引徴廣博
作者在書中引證其他歷史文獻共有十一種之多,表示作者熟
悉以色列人的歷史,正像一位文士。所引證的史書如下:
以色列和猶大列王記 (歷代志下廿七7)
列王的傳 (歷代志下廿四27)
撒母耳書 (歷代志上廿九29)
拿單書 (歷代志上廿九29)
迦得書 (歷代志上廿九29)
示羅人亞希雅預言書 (歷代志下九29)
先見易多默示書 (歷代志下九29)
先知示瑪雅書 (歷代志下十二15)
哈拿尼兒子耶戶的書 (歷代志下廿34)
以賽亞書 (歷代志下廿六22)
何賽的書 (歷代志下卅三19)
2. 注重信仰
作者很注重猶太人宗教和信仰上的事物,常提聖殿及聖職人
員。他常從信仰角度看以色列人的歷史,指出列王之勝敗得失,
往往是與他們的信仰有關。
3. 只記南國史
除了族譜外,書中所記的內容是由大衛至猶大亡國,都集中
在南國的歷史,沒有北國的事蹟,這和列王記完全不同。
4. 很多統計
歷代志另一特色是裡面很多統計,例如記載歸附大衛的軍隊
人數(歷代志上十二1-40);大衛把約櫃抬到俄別以東家時的利未
人人數(歷代志上十五1-15);在聖殿中事奉神的祭司和利未人的
人數(歷代志上廿三至廿六章);再例如每月輪流事奉王的各支派
人數(歷代志上廿七1-24);約西亞王大復興時獻祭牲的數目(歷代
志下卅五7-9);顯示作者是很仔細的人,作風很像一位文士。
四. 本書主題
讀這卷書一定會有一個印象,就是這本書很多族譜。歷代志
上一至九章是各支派的族譜,而到了廿三至廿七章又出現祭司和
利未人的名單。族譜或人名常使人讀來乏味,可是歷代志卻很注
重族譜,那就一定是有用意的。
族譜是讓人知道族人的來源和承傳。
聖經裡的族譜更說明了被神記念。神記念祂的選民,雖然他
們曾不聽話,曾被擄,但神沒有丟棄他們。
歷代志廿三至廿七章特提祭司和利未人的名單和譜系,更表
示這卷書看重事奉神的職事。以色列人之所以被擄,皆因他們離
棄神,現在神讓他們回國,重建他們的家園,他們必須要與神和
好,要從新好好的事奉神。
當人讀歷代志時會有第二個印象,那就是只記大衛家和南國
的事,不提北國。作者顯然是特意如此寫的,其原因不外有二,
一是北國由始至終都拜偶像,行惡,遠離神以至於亡國,不被記
念;其二,以色列是神的選民,而大衛家是選民中的特選,神應
許他的國位存到永遠,作者就從舊約的歷史來記述神怎樣持守祂
的應許。北國是由其他十支派組成,不屬大衛家,故作者故意略
去他們的事蹟。
由這種手法和選取材料看來,作者是圍繞一個中心來寫,他
要從歷史的真實性來說明:神既然與亞伯拉罕立約,要賜福給他
的後裔,就一定守約;神又與大衛立約,要堅立他的家室、王位
直到永遠,神也要守約,即使他的後裔不爭氣,被擄,神還是要
救他們回來,沒有丟棄他們。這就是作者的心意。
因此,我們可以給本書一個題目:「神不改變的揀選」,因
為神這種不改變的揀選,軟弱的人才有出路,才有盼望。
五. 分段
為了幫助各位容易記得本書,我們把本書分作四段:
1. 族譜 (歷代志上一至九章)
2. 大衛 (歷代志上十至廿九章)
3. 所羅門 (歷代志下一至九章)
4. 猶大諸王 (歷代志下十至卅六章)